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│青花女子民兵连:铁姑娘们的侠骨柔情
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│青花女子民兵连:铁姑娘们的侠骨柔情
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│青花女子民兵连:铁姑娘们的侠骨柔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(lǔténg) 通讯员 向磊 许娅 叶旭周
建始县高坪镇青花社区,一片层层叠叠的梯田丰收在望。高坪镇青花女子(nǚzǐ)民兵连连长黄美清(huángměiqīng)说,这里镌刻着老一辈女子民兵们一段(yīduàn)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。
这段岁月不仅铭刻(míngkè)在她们的记忆中,更有一种精神,流淌在每一个队员(duìyuán)的血液里。
青花公社民兵连女子民兵积极参加练兵备战(bèizhàn)(资料图)
艰苦(jiānkǔ)岁月锻造“铁姑娘”精神
上世纪60年代,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(wèntí),青花公社(现(xiàn)青花社区(shèqū))掀起“治山治水治穷”运动。1964年,青花公社组建青花女子民兵班,班长(bānzhǎng)黄圣秀带领一班女民兵,以“越是艰苦越向前”的精神,投身到“坡改梯”土地治理工程中。
她们每天在工地上(shàng)开山放炮、扛石运土、挖筑地基。“我们先要抡(lūn)锤凿炮眼(pàoyǎn),然后在炮眼里填埋炸药,通过爆破把大块岩石改小,然后再(zài)肩挑背扛运到造田现场。”83岁的黄圣秀老人回忆。女民兵们抡起大铁锤,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两尺多深的炮眼,连男(nán)民兵见了都赞叹不已。
当时,黄圣秀的(de)丈夫在部队服役,她白天带领女民兵奋战在工地,晚上回家(huíjiā)还要照料六旬公婆和三岁幼子,挑水砍柴、洗衣做饭,用一双柔弱的肩膀,扛起家庭与(yǔ)集体的双重责任。
“困难纵有九十九(jiǔshíjiǔ),难不倒咱们一双手。凿石千方砌田坎,背土万筐造一亩田!”在这首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中(zhōng),女民兵们历经数年奋战,在乱石嶙峋的荒山野岭改造出百余亩的稳产梯田,梯田的玉米(yùmǐ)、土豆养活了一代(yídài)又一代青花人。
1973年1月,原武汉军区授予青花民兵连女子民兵班“铁姑娘战斗队”荣誉称号。湖北省(húběishěng)军区也发出“向青花民兵连女子民兵班学习(xuéxí)”的(de)号召,这支巾帼集体的事迹传遍荆楚大地。
青花女子民兵连开展传承红色(hóngsè)基因唱红歌活动(资料图)
脱贫战场(zhànchǎng)传承“铁姑娘”精神
为赓续传承“铁姑娘”精神,2010年4月(yuè),建始县重新组建青花女子民兵班,并在此基础上(shàng)进一步扩建为青花女子民兵连。
15年来(niánlái),青花女子民兵连(lián)发扬老一辈女子民兵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,在战洪、战贫、战“疫”中,赋予“铁姑娘”精神新的时代内涵。
为推动社区发展,民兵队员联动(liándòng)5户家庭结对共进。在民兵队的感召下,社区居民毛凤年返乡将(jiāng)自家(zìjiā)民居改造为特色民宿,并于去年加入女子民兵连。
2018年,总投资15亿元的“青花田园综合体”项目正式(zhèngshì)落户青花社区。项目建设初期,青花社区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、原民兵连指导员唐瑛带领队员们夜以继日协调征地拆迁工作,一星期(xīngqī)完成1700亩土地流转,三个月(yuè)攻克57户拆迁难题。
征地拆迁的(de)“青花速度”源自2013年的一次特殊经历(jīnglì):当年,村民们种植的白萝卜遭遇市场寒潮,严重滞销。唐瑛(tángyīng)自掏腰包8万元予以全部保底收购,以自己损失6万多元的代价,保住(bǎozhù)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。
历经五年建设,青花田园综合体五大功能区全面建成:500余间(yújiān)精品民宿错落有致,2000多亩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基地生机盎然(shēngjīàngrán),40个现代农业示范大棚鳞次栉比,5800平方米的(de)农产品加工厂房拔地而起,构建起“农旅 + 工旅 + 康养”的三产融合发展体系,带动600余人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(jiùyè)。
看望(kànwàng)留守儿童。(资料图)
“迷彩妈妈”们(men)的无私母爱
在战洪、战“疫”、战贫(zhànpín)一线,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铁姑娘;在山区留守儿童(értóng)眼中,她们是最温柔的“迷彩妈妈”。
2013年,一次偶然的(de)机遇,让队员黄玉与12岁的小小(化名)相识了(le)。彼时(bǐshí),小小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,母亲改嫁,为照顾70多(duō)岁的爷爷和4岁的弟弟,小小不得不辍学。这一次的相识,让小小和弟弟多了一群“迷彩妈妈”。
2021年,小小(xiǎoxiǎo)出嫁(chūjià)前,黄玉以母亲的身份忙前忙后,足足张罗了一个多月,为这个帮扶了8年的“女儿(nǚér)”精心置办嫁妆。婚礼上,黄美清带着其他“迷彩妈妈(māmā)”们赶来,为她们共同的“女儿”送上新婚祝福。小小眼含热泪,向这群帮她渡过无数(wúshù)人生难关的“迷彩妈妈”们深深鞠上一躬。
“民兵连的每位队员(duìyuán)都主动认领过(guò)家庭困难的孩子。” 黄美清说,15年来,“迷彩妈妈”们累计结对帮扶了200余名留守儿童,开展(kāizhǎn)“送母爱、送亲情、送温馨”主题活动(huódòng)超300次,累计捐款捐物超60万元。
青花女子民兵连开展(kāizhǎn)训练(资料图)
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(bùjǐn)为用户推送权威的(de)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(hái)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(lǔténg) 通讯员 向磊 许娅 叶旭周
建始县高坪镇青花社区,一片层层叠叠的梯田丰收在望。高坪镇青花女子(nǚzǐ)民兵连连长黄美清(huángměiqīng)说,这里镌刻着老一辈女子民兵们一段(yīduàn)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。
这段岁月不仅铭刻(míngkè)在她们的记忆中,更有一种精神,流淌在每一个队员(duìyuán)的血液里。
青花公社民兵连女子民兵积极参加练兵备战(bèizhàn)(资料图)
艰苦(jiānkǔ)岁月锻造“铁姑娘”精神
上世纪60年代,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(wèntí),青花公社(现(xiàn)青花社区(shèqū))掀起“治山治水治穷”运动。1964年,青花公社组建青花女子民兵班,班长(bānzhǎng)黄圣秀带领一班女民兵,以“越是艰苦越向前”的精神,投身到“坡改梯”土地治理工程中。
她们每天在工地上(shàng)开山放炮、扛石运土、挖筑地基。“我们先要抡(lūn)锤凿炮眼(pàoyǎn),然后在炮眼里填埋炸药,通过爆破把大块岩石改小,然后再(zài)肩挑背扛运到造田现场。”83岁的黄圣秀老人回忆。女民兵们抡起大铁锤,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两尺多深的炮眼,连男(nán)民兵见了都赞叹不已。
当时,黄圣秀的(de)丈夫在部队服役,她白天带领女民兵奋战在工地,晚上回家(huíjiā)还要照料六旬公婆和三岁幼子,挑水砍柴、洗衣做饭,用一双柔弱的肩膀,扛起家庭与(yǔ)集体的双重责任。
“困难纵有九十九(jiǔshíjiǔ),难不倒咱们一双手。凿石千方砌田坎,背土万筐造一亩田!”在这首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中(zhōng),女民兵们历经数年奋战,在乱石嶙峋的荒山野岭改造出百余亩的稳产梯田,梯田的玉米(yùmǐ)、土豆养活了一代(yídài)又一代青花人。
1973年1月,原武汉军区授予青花民兵连女子民兵班“铁姑娘战斗队”荣誉称号。湖北省(húběishěng)军区也发出“向青花民兵连女子民兵班学习(xuéxí)”的(de)号召,这支巾帼集体的事迹传遍荆楚大地。
青花女子民兵连开展传承红色(hóngsè)基因唱红歌活动(资料图)
脱贫战场(zhànchǎng)传承“铁姑娘”精神
为赓续传承“铁姑娘”精神,2010年4月(yuè),建始县重新组建青花女子民兵班,并在此基础上(shàng)进一步扩建为青花女子民兵连。
15年来(niánlái),青花女子民兵连(lián)发扬老一辈女子民兵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,在战洪、战贫、战“疫”中,赋予“铁姑娘”精神新的时代内涵。
为推动社区发展,民兵队员联动(liándòng)5户家庭结对共进。在民兵队的感召下,社区居民毛凤年返乡将(jiāng)自家(zìjiā)民居改造为特色民宿,并于去年加入女子民兵连。
2018年,总投资15亿元的“青花田园综合体”项目正式(zhèngshì)落户青花社区。项目建设初期,青花社区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、原民兵连指导员唐瑛带领队员们夜以继日协调征地拆迁工作,一星期(xīngqī)完成1700亩土地流转,三个月(yuè)攻克57户拆迁难题。
征地拆迁的(de)“青花速度”源自2013年的一次特殊经历(jīnglì):当年,村民们种植的白萝卜遭遇市场寒潮,严重滞销。唐瑛(tángyīng)自掏腰包8万元予以全部保底收购,以自己损失6万多元的代价,保住(bǎozhù)了村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。
历经五年建设,青花田园综合体五大功能区全面建成:500余间(yújiān)精品民宿错落有致,2000多亩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基地生机盎然(shēngjīàngrán),40个现代农业示范大棚鳞次栉比,5800平方米的(de)农产品加工厂房拔地而起,构建起“农旅 + 工旅 + 康养”的三产融合发展体系,带动600余人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(jiùyè)。
看望(kànwàng)留守儿童。(资料图)
“迷彩妈妈”们(men)的无私母爱
在战洪、战“疫”、战贫(zhànpín)一线,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铁姑娘;在山区留守儿童(értóng)眼中,她们是最温柔的“迷彩妈妈”。
2013年,一次偶然的(de)机遇,让队员黄玉与12岁的小小(化名)相识了(le)。彼时(bǐshí),小小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,母亲改嫁,为照顾70多(duō)岁的爷爷和4岁的弟弟,小小不得不辍学。这一次的相识,让小小和弟弟多了一群“迷彩妈妈”。
2021年,小小(xiǎoxiǎo)出嫁(chūjià)前,黄玉以母亲的身份忙前忙后,足足张罗了一个多月,为这个帮扶了8年的“女儿(nǚér)”精心置办嫁妆。婚礼上,黄美清带着其他“迷彩妈妈(māmā)”们赶来,为她们共同的“女儿”送上新婚祝福。小小眼含热泪,向这群帮她渡过无数(wúshù)人生难关的“迷彩妈妈”们深深鞠上一躬。
“民兵连的每位队员(duìyuán)都主动认领过(guò)家庭困难的孩子。” 黄美清说,15年来,“迷彩妈妈”们累计结对帮扶了200余名留守儿童,开展(kāizhǎn)“送母爱、送亲情、送温馨”主题活动(huódòng)超300次,累计捐款捐物超60万元。
青花女子民兵连开展(kāizhǎn)训练(资料图)
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(bùjǐn)为用户推送权威的(de)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(hái)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