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邢台抗大陈列馆新增1636件/套珍贵史料

体育正文 36 0

邢台抗大陈列馆新增1636件/套珍贵史料

邢台抗大陈列馆新增1636件/套珍贵史料

“勇当民族先锋的爱国主义精神,是(shì)抗大精神的核心;敢于夺取胜利的英勇战斗精神,是抗大精神的精华;不畏艰难困苦(jiānnánkùnkǔ)的革命(gémìng)乐观主义精神,是抗大精神的特色;勇于(yǒngyú)牺牲自己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,是抗大精神的崇高风范……” 6月1日,坐落在太行山东麓(dōnglù)、河北省邢台市浆水镇的抗大陈列馆庄严肃穆,广场上人潮如涌。高高的(gāogāode)抗日英雄纪念碑下,一簇簇花篮整齐排列(páiliè),在少先队员的琅琅书声中,人们为花篮整装,瞻仰纪念碑,深切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。以“传承抗大精神(jīngshén) 培育时代新人”为主题的抗大建校(jiànxiào)89周年纪念活动在此拉开序幕。 广场中央的《烽火抗(kàng)大路》群雕(qúndiāo)底座上, 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(gōngzuòzuòfēng),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”三句话熠熠生光,“这(zhè)既是毛主席为抗大提出的教育方针,也是抗大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抗大精神的主要内涵。”抗大陈列馆历史顾问李迎选(lǐyíngxuǎn)深情地说。 1636件/套史料(shǐliào)“回家” 作为抗大(kàngdà)陈列馆(chénlièguǎn)的历史顾问,李迎选曾多次来过抗大陈列馆。这次特意从北京赶来,就是为了亲自把自己收集的抗大史料捐赠给抗大陈列馆,让它们“回家”,更好地传播抗大精神。他带来的“礼物(lǐwù)”包括抗大军事教材《基础战术》,高向明、张平凯等抗大学员的回忆手稿,1940年6月(yuè)1日发行的《大众日报抗大建校四周年纪念(zhōuniánjìniàn)特刊》,1942年3月16日出版的抗大校刊《学习与斗争》等珍贵(zhēnguì)文献史料17件/套、图书资料(túshūzīliào)645件/套。 抗(kàng)大(dà)总校副校长何长工之子何光晔,向抗大陈列馆捐赠(juānzèng)了何长工在浆水镇担任抗大总校副校长时期使用的图章1枚、何长工夫人尹清平在东北军政大学学习时期的照片底片1张以及何长工相关书籍15本。 开国少将、抗大东干队队长高存信之女高凌、高劲松捐赠高存信同志使用(shǐyòng)过的笔记本(bǐjìběn)3个,来往书信4封,东北干部队名单1份,电子照片29张及(zhāngjí)相关资料3件。抗大总校陆军中学美术教员张启仁之子、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张北英,向抗大陈列馆捐赠张启仁绘画作品《小田(xiǎotián)种菜》连环画1幅。抗大第三(dìsān)分校学员龙定燎之女龙华军捐赠龙定燎同志戴过的飞行员棕色(zōngsè)单皮帽1顶。抗战老兵郭明宣(xuān)子女郭京生、郭伟、郭莉捐赠郭明宣1955年授大校军衔时勋章、肩章,1946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(jiěfàng)军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直工科颁发的《功劳证》,1950年华北(huáběi)解放纪念章(jìniànzhāng),195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(zhōngguórénmínjiěfàngjūn)立功证明书等文物(wénwù)史料33件/套。邢台市信都区民间收藏家王胜利捐赠抗大教材《共产主义运动中的“左派幼稚病”》1本…… 共计1636件/套珍贵史料,打破了抗大陈列馆(chénlièguǎn)成立以来一次获捐史料最多的(de)记录;看似无声无息,却(què)澎湃着接力传承抗大精神的活力和期待。 培养8000余位抗日军政人才(réncái) 在抗大(kàngdà)陈列馆,记者看到一篇特殊的碑文,碑文由曾任抗大总校(zǒngxiào)副校长的何长工撰写(zhuànxiě),落款时间是1986年6月1日,恰逢抗大建校50周年。 碑文开宗明义:“抗大是伟大时代(shídài)的产物,也是陶冶锻炼伟大时代英雄的熔炉。在我党建军史上(shǐshàng)有着巨大的贡献。” 1936年(nián)6月1日,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保安创建,后迁校延安改名为(wèi)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,简称抗大。 1939年根据中央指示,抗大(dà)总校(zǒngxiào)深入敌后办校。1940年11月,抗大总校5000多人全部到达太行山东麓上的(de)河北邢台浆水川。浆水川地处第十八集团军129师活动地带,抗大有(kàngdàyǒu)了多方坚强保证。 抗大首先将校部设在了前南峪村(nányùcūn),将政治部设在了浆水镇,卫生处设在了安庄村,还有上(shàng)等(děng)级干部培养科(kē)(简称上干科支队)、基本干部队、女生队等学员队分布在附近各个乡村,如坡子峪、宋家峪、冯家沟、桃树坪一带的村庄,家家都住满了抗大学员和机关。 由于浆水川环境比较安定(āndìng),易守难攻,抗大即以正规化为中心建立教学(jiàoxué)制度,总结敌后作战经验编写教材,指导八路军、新四军(xīnsìjūn)的各个(gègè)分校改进工作,顺利地完成本校第七期教学任务,并在1941年6月1日隆重举行了抗大建校五周年纪念大会。 1942年年初,抗(kàng)大进行了第八期招生并于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顺利开学。不久,日本侵略军发动“五月大扫荡”,对八路军总部(bālùjūnzǒngbù)、129师和(hé)抗大总校进行多路围攻(wéigōng),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牺牲,抗大总校副校长滕代远接任左权职务,这时由何长工(héchánggōng)担任抗大总校副校长主持工作。 抗大总校在(zài)浆水川(chuān)停留两年两个月,与这里的(de)人民结成了鱼水不离的关系。5000多名抗大教职学员分布在浆水川43个村,帮助浆水川建党(jiàndǎng)建政,与当地干部共同打击敌人,帮助当地开展文化、教育工作,浆水川人民对抗大的帮助也最大。 在“五一”反(fǎn)扫荡中,浆水川人民帮助抗大坚壁清野打麻雀战,处处迷惑打击敌人。60多名村民宁可被(bèi)日本侵略军推(tuī)下山崖,也未出卖抗大教职学员的行踪。 1943年春,根据中央指示(zhǐshì),抗大(dà)总校全体人员依依惜别浆水川父老兄弟重返陕北。在浆水川办学的两年多,抗大培养了六、七、八三期(sānqī)共八千多位抗日军政人才。 “我们(wǒmen)常想,在抗战最艰苦的(de)岁月,抗大全体人员吃的是(shì)浆水川的粮,喝的是浆水川的水,是浆水川和太行山人民(rénmín)把我们养育壮大的。我们在此受到了深厚的教育和锻炼,对此我们将永志不忘。”何长工写道。 1986年6月1日,抗(kàng)大建校50年之际,前南峪村办了一个小型(xiǎoxíng)展览馆,展出抗大(kàngdà)当年在浆水川办学相关资料。1995年,邢台市立项规划建设抗大陈列馆,选址在前南峪村西北浆水河畔(hépàn)的(de)山阴依山而建。这座由杨成武上将题写馆名的抗大陈列馆200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。 在(zài)抗大陈列馆历届教职学员墙上,记者看到一批批在浆水抗大工作(gōngzuò)学习过的开国上将的名字:袁子钦,政治部组织部长;洪学智,一团(yītuán)政委;刘忠,三团团长;潘焱,军事教员、大队长;胡鹏飞,一团二营副(fù)营长;张力雄,教员、政治处(zhèngzhìchù)主任……他们名字和浆水铭刻在一起,他们的抗大精神继续传扬。 更让记者动容的是,教职学员(xuéyuán)墙的后边,留有好几页空白,等待那些在抗战中(zhōng)牺牲的无名学员“回家”…… 在抗大陈列馆广场中央,一组(yīzǔ)由青铜铸造而成(érchéng)的抗大群体雕塑格外引人注目。这组雕塑总长14.5米,高7米,是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郭宝寨担纲(dāngāng)设计的纪念(jìniàn)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之作。 飘扬的(de)抗大校旗下,抗大教育委员会主任毛泽东(máozédōng)矗立(chùlì)于群雕中心,何长工等抗大教职学员位列其旁,或教学、或训练、或战斗、或劳动,共同铸就了抗大在敌后太行山的光辉岁月。 抗大的教职学员(xuéyuán)走到哪里,就把“团结奋斗争取更大胜利”的抗大精神带到(dàidào)哪里。 走进抗大校部旧址前南峪村,“为人民扛了一辈子长工——何长工生平展”在这里揭幕开展,来自京津冀(jīngjīnjì)以及(yǐjí)周边地区的游客络绎不绝。 来源(láiyuán):北京日报客户端
邢台抗大陈列馆新增1636件/套珍贵史料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